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9的文章

林鵰移動的初探

圖片
( 林鵰物語 09)  林文宏  2019/3/31初稿 「動物」顧名思義是指會動的物種,所有動物都會運動與移動,而萬物中移動能力最強的當然是鳥類。除了極少數不會飛的鳥(如鴕鳥、企鵝等),絕大部分的鳥類藉由飛行而具備了優異的移動能力,這樣的移動能力幫助牠們覓食、躲避天敵、逃離惡劣環境、群聚、求偶,這種隨時 機動 「趨吉避凶」的能力簡直羨煞所有其他動物,就算是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面對一隻小小鳥也 相形見絀 。 雖然所有鳥類都具有優異的移動能力,但科學家為了區別牠們移動的程度與目的,將鳥類依移動習性分為二大類:留鳥與候鳥。前者終生定居於一小範圍內,後者則會在規律的季節進行長距離的移動(稱為「遷移」或「遷徙」)。這二個名詞是所有觀鳥者耳熟能詳的,但別忘了生物是活的,鳥類的移動型態有多種變化,並非「留鳥 / 候鳥」這麼單純的二分法可以清楚劃分,有些鳥類的移動距離不長也不短,該算是留鳥還是候鳥呢?有些鳥種同時具有留鳥族群及候鳥族群(猛禽中如黑鳶、魚鷹、黑冠鵑隼等),探討其移動時更不可一概而論。 猛禽是鳥類中具有相當優異飛行能力的類群,尤善利用氣流滑翔以減少體力耗損。但優點與弱點常是並存的,猛禽善於利用氣流與風力來滑翔飛行,卻不擅於拍翅主動飛行。當氣流條件有利時,猛禽可輕易飛得既高又遠;反之,當氣流條件不利時,猛禽連起飛都 顯 吃力。但整體而言,猛禽藉由拍翅、盤旋、滑翔、懸停、俯衝等多種飛行技巧的交替運用,仍具極佳的移動能力。猛禽生態大師 Ian Newton 在其名著《 Population Ecology of Raptors 》一書中將猛禽的移動區分為 5 大類: (1) 擴散(或稱「播遷」):指幼鳥自離巢後至首次繁殖前,不規律的飄泊移動。 (2) 區域移動:指已有繁殖能力的留鳥在繁殖期與非繁殖期之間的規律性短距離移動,例如有些猛禽 的 海拔降遷行為。 (3) 遷移:即上段所述的有規律的季節性長距離移動。 (4) 侵入式遷移:指高緯度的猛禽因食物量的大幅波動,導致不規律遷移至更遙遠的南方。 (5) 游牧:因受不規律的乾濕季影響,進行不規律的移動以追尋有限的食物,常發生在非洲與澳洲的乾旱地帶。 回到我們擬探討的主角 — 林鵰,林鵰在整個世界分布區(東洋界)內都是留鳥,台灣也不例外。我們先假設台灣的林鵰並不會遷移至島外(但是這個命題仍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