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8的文章

20世紀林鵰分布調查的回顧

圖片
( 林鵰物語 05) 林文宏 2018/ 10 / 23 初稿 前幾篇林鵰物語整理了林鵰的學名由來、分類地位、在台灣的發現經過、形態特徵、舊文獻整理等,這些都只是一物種最基本的生物學資料,且多數是來自標本的「死資料」。至於野外的生態習性,才是更真實也更有趣的「活資料」。林鵰物語自本篇起將開始整理林鵰的生態資料,以分布作為第一個主題,本篇先回顧上一世紀的調查結果,下一篇將呈現近年的新發現。 「分布」( distribution )是指一物種族群在某個地理範圍內所有存在地點的集合。更簡單的說,分布就是在呈現「某物種生活在哪裡?」,例如:「台灣黑熊在玉山國家公園內的分布」、「石虎在苗栗縣的分布」等議題,就是在討論牠們究竟在哪。對於任一種野生動物,要進行深入的生態研究前一定要先蒐集其基礎資料,而分布可說是所有基礎生態資料之首。想想看,如果我們連去哪裡找這物種都不知道,怎可能進行有成果的研究呢?如果玉山家公園沒有先進行台灣黑熊的分布調查,怎可能擬定有效的保育策略呢?然而,雖說進行分布調查是建立物種生態資料的第一步,但分布調查卻往往是最辛苦、最耗時、被學術界認為最沒學問的苦差事。 分布調查的難易度與該物種的形態與習性都有極密切關係,以台灣這樣具有崎嶇山地與茂密森林的中型島嶼而言,物種分布調查的難易度大致上有如下趨勢:數量少者難於數量多者、體型小者難於體型大者、體色黯淡者難於體色鮮豔者、森林物種難於平原物種、中高海拔物種難於低海拔物種、習性隱密者難於習性大膽者、不善飛者難於善飛者、安靜者難於好鳴者、獨居者難於群居者、夜行性者難於日行性者。 分布範圍的大小與族群量的大小是兩件不同的事,兩者可能互相影響,但沒有必然的關係。某些鳥種數量雖然很大,但總是執著在一處小地方生活,則其分布範圍可能很小,例如某些海鳥常數以萬計繁殖於很小的海島與海域。反之,某些鳥種的飛行能力很強,每天的活動範圍很大,只要幾隻就可產生跨好幾縣市的分布範圍,許多日猛禽即是如此。 分布是在探討空間維度上的狀況,然而我們必須切記生物是活的,會隨著時間與環境的變化而興衰、擴張、滅絕,且牠們有移動(播遷)的能力,能拓展出新的領域,所以分布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當科學家費盡心力調查完成一物種的分布時,他必須清楚標明這份分布圖文資料呈現的是哪段時期的狀況。而讀者在閱讀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