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8的文章

風野鷲—從林鵰回顧台灣鳥類發現史

圖片
( 林鵰物語 02)  林文宏   2018/7/11 初稿 如果要回答:「林鵰在台灣是怎樣被發現的?」 這個問題 ,其實一句話就可說完:某年某日某人在某處發現。然而,也可以說一段故事: 在一個變動的大時代,一處叫福爾摩沙的島嶼,一些四海而來的豪傑為了追逐未曾見過的天空之翼,所譜寫的英雄事蹟 。在此,我選擇了後者。 論及台灣博物史上的發現,應先從人談起。早在數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自華南經陸橋來到台灣,而在數千年至數百年前之間,從華南與中南半島陸續有現今原住民族的祖先遷移來台。至於漢人,來台的歷史很短,至 17 世紀才有粗具規模的移民,荷人時期末期台灣的漢人不過二萬五千人,到了 17 世紀末大清國統治台灣後,自閩粵前來的漢人移民才大增,很快主宰了台灣大部份的平原。 雖然先住民與原住民對台灣的野生動物想必有頗深入的接觸與瞭解,但畢竟沒有文字,無法留下可信的敘述。清領之後善用文字的漢人大量來台,台灣開始有了專屬的官修方志,筆者曾查閱 17 部方志中關於鳥類的記載,自最早 1696 年高拱乾所修的《臺灣府志》,至最晚 1895 年的《臺灣通志 ( 原稿本 ) 》,發現內容有許多缺失,首先是過於簡短,例如:「雉:野雞」、「燕:秋去春來」、「鷗:水鳥」,毫無細節可言。其次是語多怪力亂神,例如:「伯勞:不孝鳥」、「竹雞:白蟻聞其聲,即化為水」、「鵂鶹:子成,父母俱遭其食,不孝鳥也」、「鵂鶹:能拾人爪甲以為凶,好與嬰兒為祟,能入人屋收魂氣」、「火雞:能食火炭」,只能說想像力很豐富。此外,不同方志間一抄再抄,抄了二百年,對於當時還沒「複製+貼上」鍵可用的作者而言真是辛苦了。除了官修方志,有沒有台灣民間的著作中有關於鳥類的敘述呢?完全沒有。 要從 20 世紀以前的中文史料中尋找台灣鳥類的發現,事實證明是緣木求魚。所以,爬梳外文史料是唯一的途徑。 1854 年 9 月 25 日美國海軍一艘探測艦駛經台灣外海時,由隨艦科學家史蒂波生( William Stimpson )記錄到小燕鷗、家燕與某種鶺鴒飛至船上,雖然僅有隻字片語,卻成為台灣鳥類發現史上第一筆有學名的紀錄。二年後, 1856 年英國人斯文豪( 或稱 「 郇和 」 , Robert Swinhoe , 1836~1877)首度抵台執行短暫任務。 1861 年斯文豪正式來台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