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8的文章

從林鵰學名漫談相關鳥類學史話

圖片
(林鵰物語 01)   林文宏   2018/6/11 初稿     2018/6/15 修改 林鵰分布於亞洲溫暖地帶,範圍包括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爪哇、峇里島、婆羅洲、蘇拉威西、摩鹿加群島、華南及台灣。世界上許多動物的分布都類似這個範圍,例如:蛇鵰(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等。生物地理學家把這個範圍稱為「東洋界」( Oriental Region ),是 世界 6大生物地理區塊 之一,台灣位於東洋界的東北邊陲,島上多數生物源自東洋界,少數則源自古北界。 林鵰的世界分布圖 東洋界廣大範圍內民族眾多,必然有些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已知曉林鵰這種鳥類,但若純以鳥類學而言,林鵰是在 19 世紀才被正式賦予學名,也就是科學上所謂的「發現」。以下先簡要回顧幾世紀以來鳥類學發展的時代背景。在中古世紀( 15 世紀以前)人類對世界的認知仍相當狹隘,直到 15~17 世紀因航海技術進步與遠洋探險家的前仆後繼,成就了大航海時代,才讓人類認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土地。之後強權國家紛紛開始大規模踏查、採集、掠奪、殖民這些新土地,雖然在歷史上是一頁不堪的血淚掠奪史,但在知識領域上則是讓全世界偏疆僻土的事物得以為世人所知悉。 回到我們關心的鳥類學,即使在孕育現代文明的歐洲, 18 世紀以前並沒有「鳥類學」這門學問,人們對鳥類的認知僅止於哪些鳥可以作為佳餚、適合養殖或狩獵、或是哪些標本與羽飾可作為上流社會炫耀的奇珍,鳥類相關知識也僅被視為博物學( Natural History )的一部分而已。直到 1760 年,對鳥類非常有興趣的法國知識份子 Mathurin Jacques Brisson ( 1723~1806 )出版了一本著作《 Ornithologie 》(《鳥類學》),記述與描繪了幾百種他在博物館細心觀察的鳥類標本,這本書不僅是近代第一本鳥類專書,也宣告 「鳥類學」成為一單獨學門,他在書中所訂的 26 個目也成為鳥類分類學的基礎概念。同一時期,另一位 法國博物學家 Georges-Louis Leclerc de Buffon ( 17 07 ~1788 ) 則 窮其 畢 生精力 完成 了36冊的 《 Histoire Naturelle 》 (《博物學》),其中關於鳥類的部分也公認是 鳥類學萌芽階段的啟蒙鉅著。